当前位置:
茶保健
> 抗焦虑及对神经退化性疾病的预防
茶保健 - 抗焦虑及对神经退化性疾病的预防
焦虑常常是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快、现实烦恼和个人精神承受能力间不相适应的一种反应。在西医学上采用镇静剂进行治疗。目前许多医用的镇静剂都是GABAA(γ-氨基丁酸)受体苯并二氮杂卓位置上的配体。据法国近年的研究报道,绿茶中的EGCG酯型儿茶素具有抗焦虑作用。研究表明,EGCG和利眠宁同样具有抗焦虑作用和引起遗忘的效果。EGCG在7.5~60毫克/千克剂量时表现抗焦虑作用,利眠宁的活性剂量只需1.25~5.0毫克/千克剂量。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EGCG的一种代谢物对受体苯并二氮杂卓的活性可能比EGCG更强。由于EGCG的副作用较小,因此EGCG或其衍生物有希望成为一种处理患者焦虑症状的替代物。
人体神经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和老年性痴呆)也是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较普遍。这类神经退化性疾病是一类多因子引起的疾病,包括氧化性应急、炎症、蛋白集聚物的积累等一系列毒性反应,引起神经元的死亡。它和心血管,特别是脑血管的硬化和梗塞有密切关系,这类病最明显的病理学症状是在死亡的神经元顶部和周围的小神经胶质细胞中有铁元素的异常积累。铁元素的作用是提高和促进有毒的活性氧基团的产生。在用药物治疗时必须具有穿透血-脑屏障的作用,同时具有抗氧化活性和与脑中的铁离子相螯合的能力。近几年在许多国家中,对饮茶预防人体神经退化性疾病进行很多的研究。在最近进行的两个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每天饮茶两杯或连续饮茶8~10年以上,可使患帕金森氏症的危险性下降28%~80%。英国的科学家研究了饮茶对与记忆功能有关的几种酶的影响,其中包括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β促分泌酶(β-secretase)等几种。乙酰胆碱酯酶的正常功能是水解神经触突处释放出的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可以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如果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丧失了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结果乙酰胆碱大量积累,阻断了神经的正常传导。丁酰胆碱酯酶的功能与乙酰胆碱酯酶相似。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认为,老年性痴呆患者在脑的某些部分出现胆碱能的活性下降。在人的衰老过程中胆碱能的活性会逐渐降低,在发生帕金森氏症和老年性痴呆时,会加速这种胆碱能活性的下降过程。绿茶和红茶的提取物都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人的记忆和识别能力。β促分泌酶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脑中蛋白质淀质的形成有关。目前许多老年性痴呆患者所用的药物,都以降低丁酰胆碱酯酶和β促分泌酶为目标,可以延缓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发病进程,但许多这种药物也具有副作用,因此茶叶提取物的表现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研究还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体内有β-淀粉状蛋白(Aβ)的过量,由于铁离子的存在将α-合核素(a-synuclein)和β-淀粉状蛋白聚集成有毒的原纤维沉积物。绿茶和红茶的提取物(5~25微克/毫升)对Aβ的毒性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在不同的提取物中,没食子酸(1~20微克分子浓度)、ECG(1~2微克分子浓度)和EGCG(1~10微克分子浓度)效果最好,相反,EC和EGC在同样的浓度下没有效果。研究者认为在绿茶中含有的EGCG、ECG和红茶中含有的茶黄素,浓度显著高于上述有效浓度。由于上述化合物都有穿透血一脑屏障的能力,同时具有抗氧化活性和与脑中的铁离子相螯合的能力,因而可能就是对帕金森氏症和老年性痴呆等神经性退化症有效的重要原因。研究还发现,绿茶中EGCG还有使已中毒的神经元细胞再生的功效。这说明EGCG具有多元的作用,不但有预防帕金森氏症和老年性痴呆等神经性退化症发生,还可能具有治疗的作用。日本的科学家从另一个方面研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对预防人体神经性退化疾病的效果。他们用暂时性局部缺血模型研究茶氨酸的神经保护效应。结果表明125微克分子浓度和500微克分子浓度茶氨酸可使实验动物的局部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现象受到抑制。其存活率分别为60%和90%。其机理是茶氨酸对谷氨酸盐受体起着拮抗体的作用。因为谷氨酸通过对谷氨酸盐受体有刺激作用和开放离子通道,因而起着信号传导的作用。而谷氨酸和钙离子浓度过高会引起神经元细胞死亡。用大鼠进行的研究表明,500微克分子浓度茶氨酸可以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皮质神经元细胞的死亡现象。经对大鼠的喂饲实验表明,在口喂200毫克/千克茶氨酸后0.5~2小时,血液中的茶氨酸浓度即达到高峰,而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显示了茶氨酸的神经保护效应。这些研究为人体神经退化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人体神经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和老年性痴呆)也是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较普遍。这类神经退化性疾病是一类多因子引起的疾病,包括氧化性应急、炎症、蛋白集聚物的积累等一系列毒性反应,引起神经元的死亡。它和心血管,特别是脑血管的硬化和梗塞有密切关系,这类病最明显的病理学症状是在死亡的神经元顶部和周围的小神经胶质细胞中有铁元素的异常积累。铁元素的作用是提高和促进有毒的活性氧基团的产生。在用药物治疗时必须具有穿透血-脑屏障的作用,同时具有抗氧化活性和与脑中的铁离子相螯合的能力。近几年在许多国家中,对饮茶预防人体神经退化性疾病进行很多的研究。在最近进行的两个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每天饮茶两杯或连续饮茶8~10年以上,可使患帕金森氏症的危险性下降28%~80%。英国的科学家研究了饮茶对与记忆功能有关的几种酶的影响,其中包括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β促分泌酶(β-secretase)等几种。乙酰胆碱酯酶的正常功能是水解神经触突处释放出的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可以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如果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丧失了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结果乙酰胆碱大量积累,阻断了神经的正常传导。丁酰胆碱酯酶的功能与乙酰胆碱酯酶相似。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认为,老年性痴呆患者在脑的某些部分出现胆碱能的活性下降。在人的衰老过程中胆碱能的活性会逐渐降低,在发生帕金森氏症和老年性痴呆时,会加速这种胆碱能活性的下降过程。绿茶和红茶的提取物都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人的记忆和识别能力。β促分泌酶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脑中蛋白质淀质的形成有关。目前许多老年性痴呆患者所用的药物,都以降低丁酰胆碱酯酶和β促分泌酶为目标,可以延缓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发病进程,但许多这种药物也具有副作用,因此茶叶提取物的表现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研究还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体内有β-淀粉状蛋白(Aβ)的过量,由于铁离子的存在将α-合核素(a-synuclein)和β-淀粉状蛋白聚集成有毒的原纤维沉积物。绿茶和红茶的提取物(5~25微克/毫升)对Aβ的毒性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在不同的提取物中,没食子酸(1~20微克分子浓度)、ECG(1~2微克分子浓度)和EGCG(1~10微克分子浓度)效果最好,相反,EC和EGC在同样的浓度下没有效果。研究者认为在绿茶中含有的EGCG、ECG和红茶中含有的茶黄素,浓度显著高于上述有效浓度。由于上述化合物都有穿透血一脑屏障的能力,同时具有抗氧化活性和与脑中的铁离子相螯合的能力,因而可能就是对帕金森氏症和老年性痴呆等神经性退化症有效的重要原因。研究还发现,绿茶中EGCG还有使已中毒的神经元细胞再生的功效。这说明EGCG具有多元的作用,不但有预防帕金森氏症和老年性痴呆等神经性退化症发生,还可能具有治疗的作用。日本的科学家从另一个方面研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对预防人体神经性退化疾病的效果。他们用暂时性局部缺血模型研究茶氨酸的神经保护效应。结果表明125微克分子浓度和500微克分子浓度茶氨酸可使实验动物的局部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现象受到抑制。其存活率分别为60%和90%。其机理是茶氨酸对谷氨酸盐受体起着拮抗体的作用。因为谷氨酸通过对谷氨酸盐受体有刺激作用和开放离子通道,因而起着信号传导的作用。而谷氨酸和钙离子浓度过高会引起神经元细胞死亡。用大鼠进行的研究表明,500微克分子浓度茶氨酸可以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皮质神经元细胞的死亡现象。经对大鼠的喂饲实验表明,在口喂200毫克/千克茶氨酸后0.5~2小时,血液中的茶氨酸浓度即达到高峰,而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显示了茶氨酸的神经保护效应。这些研究为人体神经退化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